第(1/3)页 【靖平十年,七月。】 【各城池获得了创办报纸的权利。】 【哪怕。】 【那影响力。】 【会是仅限于地方。】 【但对于当地的官府来说,这已经完全足够了!】 【“能够创办报纸,以后的很多事情,都可以更便捷的传播了!”】 【“本地所发生的大小事情,都可以在第一时间,让我们治下的百姓知晓!”】 【“以后有什么新的地方政策,也不需要小吏挨家挨户的解释。”】 【“只要刊登在报纸上,百姓就会自发的相信!”】 【这些地方的父母官,对此事是极为满意的。】 【甚至。】 【到现在。】 【他们都还有些不敢相信。】 【那被盯着的创办报纸的权利。】 【居然真的下发到了地方之中!】 【“应该是陛下同意的吧。”】 【“不然。”】 【“即便是内阁。”】 【“都绝对不敢通过这样的提案!”】 【这些地方官员心中有了猜想。】 【不过。】 【虽然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员,对能够创办报纸很是欣喜,可仍然有极少数的地方官员,却并没有觉得有多么开心。】 【因为。】 【那报纸。】 【其售卖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!】 【“朝廷的报纸是由内阁亲自负责,也是由国库专门拨款的。”】 【“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够买得起,基本是在做着亏本买卖。”】 【“因为他们在意的是报纸的隐形收益,而并非是为了赚钱!”】 【这些极少数的地方官员,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。】 【然而。】 【朝廷能够不在意。】 【不代表他们地方就可以啊!】 【商律的实施的确提高了煜国的整体税收。】 【但是依然有着不少地方并不适合做生意!】 【“我们的地方财政,如今也就勉力维持。”】 【“现在再多了个报纸。”】 【“那收入与支出。”】 【“根本就无法保持平衡!”】 【想到这里。】 【他们的脑袋都要爆炸了。】 【但别的地方都创办了报纸,自己本地却无动于衷。】 【若是让内阁知晓此事,对他们官路的影响是极其不好的!】 【“可是。”】 【“我们地方。”】 【“总不能为了能创办报纸。”】 【“而将其售卖价格升高,让百姓来分担那成本吧?”】 【这些官员也知道,这样是绝对不行的。】 【因为朝廷的报纸就卖这么点钱,若是地方卖得比它还要贵的话,百姓根本不可能接受,甚至说不定,还会给他们带来更严重的影响!】 【所以。】 【有些官员干脆将困难上报内阁。】 【哪怕这会被怀疑是不是能力不够。】 【可至少不会给当地财政带来困扰。】 【但也有些官员另寻蹊径,既然不能将成本转移给百姓,那是不是能够将其转移到……商人的身上呢?】 【“也不是转移到他们的身上。”】 【“而是让他们为本地做贡献!”】 【“创办报纸。”】 【“利大于弊!”】 【“他们稍微出点力,也是应该的吧!”】 …… 金銮殿里。 看着那推演的未来。 不少臣子的眉头都皱了起来。 将报纸的成本转移到商人的身上。 乍看一下。 这似乎并无多大问题。 “可是。” “长久下来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