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经过这般解释,理解的人也就愈来愈多。 “沃日,这不就是初中生物上的吗,我怎么全都记不住了?” “你家初中生物有这些?是高中生物!” “都闭嘴,这是小学生物,别说了,安静听讲。” “这...” 报告厅中。 生物与心理学家们对这些倒不陌生。 还有一个心理学模型,是江哲没有提出来的:【全局工作空间模型】 在该模型中——意识! 祂源自一类特殊的信息处理过程。 大脑记录的感官信息会被多个认知系统使用;如语言、形成或提取记忆、执行动作等。 在数据被传播至整个大脑的多个认知系统时,意识开始逐步产生。 三个组成部分:专门处理器,全局工作空间,语境。 【专门处理器】: 它是无意识的,仿若机械,它只处理特定任务—— 比如:一个人打螺丝一万遍,那么他就可以左手打螺丝,右手拿手机看电影,俩不耽误。 这些都是无意识的机械行为! 【全局工作空间】: 则是有意识的,信息在这里面待的时间越长,人类对它的意识经验就越深刻。 比如: 有个人对某个人很好了999天! 在第1000天时,那个人突然不见了。 于是,那个好人便永久的驻足在了那个人的记忆之中,一辈子! 【语境】:则是意识经验的内部世界。 比如:一个人出了一场车祸,于是那个人会思考,我为什么会出车祸? 仔细想想,是今天的走路步数达到了101步。 而那个人以往走路步数只有100步。 深思熟虑后,那个人发现:这多出的1步,竟成为了车祸的关键。 于是,那个人便会思考,这1步内,包含了生与死,早与晚。 而意识经验的内部世界,则是人类会思考某些事情的意义。 车祸对那个人的意义又是什么? 让他学会了什么? 等等诸如此类的深度经验! 在专家们议论间,大荧幕中。 江哲面露奇妙地微笑。 “或许这些理论都正确,都能解释意识来源何处。” “他们或许认为,大脑的记忆存在于海马体、颞叶和杏仁核等器官中。” “这些没错!” “但是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