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这句话,完全说中了大部分观众们的心底。 他们确实是靠外表与相似性去判断他人的。 甚至个别网友是留守儿童,过年父亲回家,孩童们只凭借记忆中父母的长相去辨别他人。 谁知道,对方并不是父亲,而是长相跟父亲极为相似的大叔,仅此而已。 诸如此类的例子,太多太多,观众们也知晓这点。 “我们之前提到的汪林那90多岁的祖父和那个6岁小男孩:小祖父之间,他们俩不具备相似性。” “因为一个年老,一个年少,所以他们俩长得根本就不一样!” “反而他们之间所共有的是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具备的!” “那就是这个90多岁的老人可能不了解的自己6岁时候的样子,但是祖父清晰地记得他自己89岁的样子。” “而那个89岁的祖父,记得他自己85岁时候的样子。” “那个85岁时候的祖父,记得他自己50岁的样子。” “那个50岁的祖父,记得他自己30岁的样子。” “那个30岁的祖父记得10岁时的样子。” “10岁时的祖父记得7岁时的样子。” “7岁时的祖父,记得他自己6岁时候的样子。” 讲述到此,面对镜头,江哲微微一笑。 “所以,答案出现——” “连续性,它是一条非常长的不断重叠的。” “它是由记忆、性格与物理表征组成的一条链条。” “一根好端端的自行车链条,在你们面前,你拿斧头把它劈砍了一半,然后再拼起来;它还是原来的链条吗?” 随着话落,直播间的弹幕一转先前风向。 100%的观众都认为—— “不是!” “没错,完全不是。” “因为斧头劈砍了链条后,破坏了链条原先的【连续性】” “...” 当然,江哲是看不见这些弹幕的,依旧在继续解释。 “也就是说,你,我,他,我们其实不是一个事物,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。” “忒休斯之船,它不是一艘船,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——这故事的起源是从新船到老船的一个连续性的过程,一个令人闻言后会感到津津乐道的故事。” “我们所有人,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主题。” “我们就像那一间装满了东西的房间。” “有些东西是新的,而有些东西则是旧的。” “有些东西,我们知道它在哪里,有些甚至就连我们自己也都不知晓。” “反观,房间内的东西它一直在变化,每天都不重样。” “同理可知!” “你我他,我们都不是一组大脑数据,我们都是一个不断在变换的大型数据库。” “我们,在繁尘中,不断的成长!” “我们,在悲痛后,不断的更新。” “我们,在终局时,不断的回首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