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那个设备算啥,看看这个,等比例羽流喷射模拟设备,这东西咱们谁见过,以前想要数据,都要等试车平台那边反馈。” “卧槽……都过来,看看我发现了什么,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和辅助设计平台。” “这有什么好看的?” “别急,看我操作。” 这位研究员在负责设计平台上,点开模拟发射计算。 开始对上面一个个选项进行填写。 壳体材料、厚度、强度…… 弹翼外形、材料、连接方式…… 推进剂的配方、药柱的填充结构、绝热层的材料…… 弹体的气动力外形、整体结构、荷载强度…… 把这些数据填完。 直接在上面点击模拟发射。 刷! 先是一堆数据从屏幕上刷新出来,这些数据全部都是模拟火箭弹发射后,飞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。 这些数据刷新完毕后,画面一变,变成了火箭弹发射的动画。 但这跟正常动画不一样。 屏幕上的火箭弹是三维透视图,并且在模拟飞行的时候,火箭弹表面各个区域会出现不同的颜色。 每次当火箭弹三维结构图上出现红色区域的时候,显示器上都会出现截屏的顿卡,这相当于是保存截屏照片。 等到火箭弹燃料耗尽,十几张截图就出现在屏幕上,并且每一张截图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参数。 其中红色的部分,更是清晰的标明那片区域设计参数与模拟参数的对比。 接着画面再一闪,火箭弹动画再次出现,这次随着火箭弹发射,空气的流体数据出现在屏幕上。 随着火箭弹的飞行,弹头侧方出现红色区域,截屏效果再次出现,一直到模拟飞行结束。 就这样来回模拟飞行了好几次,整个模拟过程才算结束。 这个时候,辅助设计平台上,已经可以查看刚才模拟发射过程的全部数据,就连有问题的地方都被指出来了。 几位研究员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数据,还有旁边的一张张图片,全部都懵逼了。 这也太牛逼了吧。 第(3/3)页